新聞中心
從一個到一批,解決發衛星燒錢這件事。
跌宕起伏的2020已經告別,2021正在開啟。
去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不少公司原本的規劃,也催生了新的商機。以商業航天領域為例,空天互聯網作為未來互聯網的新基礎設施正展現出巨大價值,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也支持民間力量的進入,巨大市場需求顯現。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新一輪的空天競賽即將到來。2021年伊始,36氪浙江特別策劃《星際賽》系列報道,與商業航天賽道的佼佼者們盡興暢聊,復盤2020年的得與失,發現2021年的趨勢與變化。
本文是其中一篇。
近日,美國SpaceX公司又有60顆星鏈衛星成功入軌,眾多知名機構認為隨著Starlink組網密度持續提升,以及SpaceX發射與回收逐漸成熟。還有機構認為,2021年衛星互聯網有望迎來發展藍海。
SpaceX的一舉一動讓國內商業航天的民營企業和資本市場也繃緊了神經,尤其是衛星互聯網領域,融資、擴張頻頻上演。
2021年初,北京九天微星完成了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中網投”)億級戰略投資的交割,這也是其完成的第七輪融資。融資主要用于衛星平臺、載荷、地面終端的研發及產品化,加快行業應用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國家隊”中網投首次布局民營航天領域,將從資金、資源等方面多維助力九天微星科技攻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共同支持和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從硬科技基金中科創星的天使投資開始,九天微星陸續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中信證券、三峽集團、遠洋資本、北京市產融平臺旗下基金,以及中航產投、國富資本的投資與業務背書。
這家擁有國資背景,主營衛星整星研制及在軌交付、地面終端研制和衛星通信行業解決方案的衛星互聯網民營企業,如今要布局批量造衛星,引來不少關注。
從研發走向批量生產
九天微星由三位從體制內辭職的“80后”在2015年聯合創立,當時也是商業航天發展的元年。這一年,九天微星選擇入局的是衛星互聯網領域。
初期的九天微星處于探索期,圍繞衛星互聯,從商業應用倒推到技術路線,探索商業衛星的新邊疆;2018年,九天微星開始關于星座物聯網的規劃,同年2月和12月,九天微星分別發射了“少年星一號”和“瓢蟲系列”七顆衛星,用以進行流程驗證、百公斤級衛星的技術驗證和衛星物聯網系統級驗證,這被其譽為發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基于此,九天微星行業解決方案的收入模式,以終端產品、通信服務費用、數據增值服務為主,并推出了三級終端方案供客戶選擇,分別是衛星模組(適用于已有設備的接入)、整體解決方案(標準化終端+應用系統)以及定制化解決方案(定制化終端)。
無疑,少年星一號和“瓢蟲系列”在發射和商業應用,為九天微星批量化研制、生產衛星埋下了伏筆。
近年衛星的制造和發射成本在下降,但目前國內民營企業研發、發射一顆微小衛星的成本仍在千萬元級別。而星座需要衛星之間互相聯結,就要求企業必然要先部署大量衛星,這給想要做星座的航天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挑戰。
2020年,九天微星要做的就是解決“發衛星燒錢”的痛點,這也預示著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
9月1日,九天微星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正式開工,這是我國第一個落地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目前,一期生產廠房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預計2021年6月底可進入生產設備試運行階段。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除落地唐山的衛星工廠之外,九天微星正在四川宜賓籌建衛星載荷工廠。
以下是36氪浙江與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的采訪實錄: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
論布局
Q:在您看來,2020年,對于商業航天是怎樣的一年?
A:對于行業來說,是夢想變為現實的一年。正如民營航天企業剛開始時,大家都存在質疑,如今商業應用落地,商業航天從陣地戰轉向規模戰,市場進入關鍵時期。比如衛星載荷通信,從通信的各個產業鏈條上來講,圍繞產業的細分領域已經形成了分工協作,所以我認為2020年是產業深入到各個環節里去、為規?;瘧馉幾龀浞譁蕚涞碾A段。
Q:那么,2020年九天微星有哪些衛星技術突破?分別解決哪些痛點?
A:2020年衛星工廠啟動建設,為今后衛星批量化生產打下基礎。衛星互聯網大規模部署拉開序幕,衛星的制作工藝、生產方式、研制方式都需要改變。在衛星批量化生產之外,我們在衛星平臺技術上會有四方向的突破:第一是單機的芯片化,我們會提高衛星的計算能力;第二是衛星的智能化控制系統,豐富星務軟件的策略模型;三是通信天線的性能突破。我們需要解決的是,衛星如何能夠在同樣的功率、同樣的體積、同樣的質量下,有更好的通信效果。這是較大的挑戰;第四是在衛星的地面終端,涵蓋衛星互聯網領域延伸技術的寬窄方向。比如與阿里合作的云南野象監測終端,以及車載、船載衛星互聯網平板終端的預研。
Q:與國家隊相比,九天微星的優勢是什么?
A:我們對衛星互聯網的理解是,它不是傳統制造業,而是行業應用服務業。雖然星座建設要經歷造星階段,但是衛星的價值是源于為用戶提供服務,它的模式應該和互聯網的玩法更類似,要非常注重運營創新和市場創新。傳統航天的優勢表現為技術實力和體量龐大,而商業航天的優勢在于多層面的靈活創新和快速決策部署能力。
Q:在您看來,九天微星遇到過哪些瓶頸?
A:創業的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很多次推倒重來。比如,早期我們也曾尋找外部的衛星制造商,當時我們認為衛星不一定都要自己造,但后來發現這根本行不通。主要原因是在現有市場環境下,外包無法保證衛星的低成本和質量可靠性。調研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衛星制造這個市場非常的“不市場化”,很多都是按預算造衛星,而并沒有一套科學的市場公允價格體系。而對于商業航天來說,低成本一定是最重要的,外包衛星制造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點。另外,衛星發射后出了問題,外包合作方是不可能替你承擔全部損失的,而且這種損失動輒幾千萬上億元。除了經濟損失,更可怕的是會大幅延遲初期發展進度,這對創業公司來說是致命的。
論衛星
Q:曾今的“瓢蟲系列”衛星已過了設計壽命,但依舊穩定運轉,在您看來,“瓢蟲系列”對九天微星來說有怎樣的意義?
A: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瓢蟲一號”是九天微星自主研制的第一顆100公斤級衛星,驗證了我們百公斤級的衛星平臺能力;二是驗證了我們當時物聯網通信的技術;三是驗證了短時間內批量化研制衛星的能力。
Q:衛星工廠已建成后,它的批量化生產周期是否會有所突破?生產的衛星量級是否會有改變?
A:時間方面,衛星從單機器件進來到出廠大概是30天左右。量級方面,衛星工廠采用柔性生產,靈活化批產50公斤到700公斤衛星。
Q:衛星工廠建成后,是否會在其他方面體現商業價值?
A:當然。除了我們自己的訂單會在衛星工廠里面進行總裝測試,同時,衛星工廠還可以對外提供服務,比如開放給其他有需要的商業衛星公司。此外,也會聯合垂直行業客戶,依托工廠開展衛星技術與應用的研發。
論未來
Q:在您看來,衛星互聯未來會是變成什么樣?
A:我認為衛星互聯網是未來十年商業航天最大的機會。當前5年屬于狹義的衛星互聯網,即用衛星網絡去解決無基站覆蓋地區的通信需求;未來十年屬于廣義的衛星互聯網。衛星作為天上的鐵塔,搭載各種載荷和傳感器,組網形成太空中的分布式計算平臺。通過與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結合,其應用場景會空前豐富:搭載5G的載荷,可以滿足寬帶通信;搭載攝像頭,就能實現遙感;加上導航增強,就能支持自動駕駛。最終形成海量的時空大數據,服務智慧地球。
Q:未來是否會有更多民營企業進場?
A:我覺得進場肯定會有,只是說以什么樣的定位來進。比如衛星互聯網領域,從衛星研制、衛星零部件的供應,到衛星發射和測運控,最后是下游的地面終端和行業應用,隨著衛星互聯網的市場發展,會出現貫穿產業鏈主要環節的核心供應商。
Q:是否可以給未來入場的衛星創業企業一些建議?
A:對商業航天來說,衛星發射成功,僅僅是個開始。衛星的載荷、地面終端、應用系統、測運控必須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最終實現整個商業閉環,為用戶帶來經濟價值,才能稱為真正的成功。所以,對衛星創業公司來說,單純能把衛星造好發上天是不夠的,還處在這個階段的衛星創業公司是非常危險的。我覺得這是商業航天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9月15日 22:05:51-22:07:51 ,九天微星&36氪通過“瓢蟲一號”衛星發射出一封來自氪星的密電,上演了一場科技而浪漫的星河閃爍。
2020年9月1日,對于九天微星,對于國內民營衛星制造企業來說,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日子。在這一天,九天微星衛星研發制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城南經濟開發區正式奠基。這是衛星互聯網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后,首個落地建設民營衛星制造工廠,也有幸成為河北省重點工程之一。
2022年8月18日,由濟南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22年空天信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盛大啟幕!本次高峰論壇以“空天賦能 智創未來”為主題,旨在展示空天信息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搭建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推動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19日,青島市市南區王鋒書記一行蒞臨九天微星指導工作。九天微星董事長謝濤,九天微星合伙人兼總裁小鹿林子,九天微星衛星總師雪亞林,九天微星總師于洋,九天微星副總裁郭欣,九天微星副總裁趙亮等公司高層領導全程陪同參觀。
6月29日,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輝,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洪武強等領導一行蒞臨九天微星考察交流。九天微星總裁兼九天未來副董事長小鹿林子,九天微星副總裁王佳偉等公司高層領導全程陪同。
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區域布局、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和產業生態、行業管理能力、網絡安全和應急保障四個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這也將是“十四五”時期信息通信行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方向。
謝濤:首先要“活下去”;其次則是把“一縱一橫”產業布局做實。
當前五年,是衛星互聯網的基建階段。我們希望能夠像華為一樣,成為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
5G已至,6G并不遙遠。我們希望與中國商業航天的伙伴們一道,用劃時代的衛星硬科技創新,塑造更加智慧美好的人類未來。
商業航天想要走得更遠,需要產業各環節切換到客戶思維。